城关法院渭源路法庭作为城关区医疗纠纷集中审理法庭,以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严格落实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责,创设“专家意见书+司法鉴定”模式,妥善化解纠纷,用法治力量守护群众安康。近日,一起矛盾激烈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在该模式护航下圆满解决,彰显了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患者贺某曾因肩周炎到某医院就诊,院方术前仅告知拟行“关节松解治疗”,实际却实施了“左冻结肩经关节镜探查术、滑膜清理术、肩关节松解术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固定术”,手术内容与术前告知事项存在实质性差异。2024年底,贺某因左肩袖、左肱骨头损伤致病情明显加重,一纸诉状将医院诉至渭源路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及残疾赔偿金等。
收到诉状后,渭源路法庭迅速启动“专家意见书+司法鉴定”医疗纠纷化解机制。首先委派专家调解员,围绕案件基本事实、因果关系及责任程度等争议焦点出具《专家意见书》,并依据该意见书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然而,因双方对责任划分存在分歧,首次调解未能达成一致。
经审查患者司法鉴定申请后,承办法官启动司法鉴定程序,并将《专家意见书》随案移送至鉴定机构。司法鉴定结论出具后,经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承办法官会同调解员依据《司法鉴定意见书》再次组织调解。但由于原告贺某因新伤情绪激动,医患间信任崩塌,协商沟通二次受阻。
为有效消弭对抗情绪、引导理性化解纠纷,法庭激活“法睦心坊”心理疏导机制,邀请心理咨询师与法官、医学专家组成“调解铁三角”。承办法官运用法律规定明确责任,专家调解员提供医学专业分析,心理咨询师通过情感疏导平复对立情绪,三方协同促使双方当事人逐渐消除对抗隔阂。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合意,医院向贺某支付残疾赔偿金、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合理赔偿费用共计100000元,实质性化解了该起纠纷。
从“专家把脉”到“司法鉴定”,从“法理明晰”到“心理破冰”,渭源路法庭用机制创新破解医疗纠纷化解难题。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是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通过“专家意见书+司法鉴定”双轨机制与心理疏导的深度融合,法庭厘清了专业责任,修复了医患关系,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下一步,渭源路法庭将坚守服务群众之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特色案件品牌,在司法为民中躬身实干,协同发力、久久为功,让“小法庭”发挥“大效能”,绘就更多精耕善治时代和美“枫景”。
兰州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高新开发区595号 邮编:730070 E-mail:2789074199@qq.com 电话:0931—12368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