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市永登县河桥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自觉将司法服务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不断创新,解码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思路。为周边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让心更贴近百姓。
“下雨后山路这么难走,我们实在没办法过去,你们大老远过来太谢谢了。”今年八月,李某与信用社签订的借款合同已满两年,而李某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李某父亲在得知这笔借款时没有逃避,当时李某一位朋友做了担保人,随后因没有归还这笔借款,引发了此次诉讼。
考虑到李某父亲年事已高,且经营牧羊在山里居住,尤其是近日接连下雨后路更不好走,河桥法庭决定提供“上门服务”。摆好国徽,穿上法袍,放好桌椅,办案法官在群众家中搭起了一个简单而不失庄严的临时法庭。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庭内,也在见证这特别的司法时刻。庭审现场,气氛略显紧张,李某父亲与担保人对担保认定分歧较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考虑到李某父亲与担保人都为当地村民,一判了之并不能真正化解纠纷,在与原告信用社做好沟通后,法官与被告和担保人采用“背对背”方式进行调解。最终,在与信用社沟通允诺后,对后续归还方案达成了一致意见,至此,该案得以圆满解决。到家门口开庭,是河桥法庭司法为民的一项具体举措。
在河桥法庭,“案结”只是起点,“事了”才是最终目标。根据乡村矛盾小而杂,亲而缠的特点,结合工作经验与村情民意,法庭总结出“漏斗式”解纷模式。最上面是“鸡毛蒜皮”的琐碎事,靠乡情乡理化解;中间是“清清楚楚”的简单案,用法律规则疏导;最下面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事,得靠法官把脉开方,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入户上门、田间地头调解等方式,帮助当事人化解心结。多年来,网上立案服务让群众诉讼“零距离、零等待”;夜间送达与中午开庭精准满足群众需求;上门调解、巡回审判、送法进校园……点点滴滴的便民措施既守住了司法底线,又留足了人情空间,让法庭的判决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下一步,河桥法庭将继续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靠近纠纷的优势,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千年古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兰州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高新开发区595号 邮编:730070 E-mail:2789074199@qq.com 电话:0931—12368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