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兰州知识产权法庭挂牌设立,成为全国第18个、西北地区第2个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审理知识产权类案件。
砥砺深耕 始终坚持“精”字领航
成立六年来,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90件,结案1276件,结案率91.8%;同时,审结其他类民事案件2189件。深耕求精、砥砺奋进,是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始终不变的工作理念。通过案件评查、目标量化、庭长阅核、专业助力、判后回访等多项举措,为办案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先后有5例案件入选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7例案件入选甘肃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1例案件入选政法系统优质案件;1例案件入选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知识产权保护十佳案例;3例案件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突破局限 专业助力“活”力涌现
为解决知识产权技术类案件技术事实查明的难题,弥补法官知识局限和技术盲区,兰州中院研究制定了《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兰州知识产权法庭技术调查官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技术调查官制度。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农科院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作为专利、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类案件的技术调查官,并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聘请专利预审员,邀请熟悉相关领域的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共同协助法官开展案件技术事实查明工作,有效增强了知识产权案件技术事实认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截至目前,共邀请技术调查官参与审理案件6件,提供专业性技术调查意见4份,为知识产权审判团队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联动聚势 协同保护“稳”行致远
随着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的逐步建立,兰州中院知识产权法庭以司法保护为中心,联合政府、司法、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与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签订《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衔接联动工作机制框架协议》,就信息交流互通、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衔接等工作形成联动;与甘肃省知识产权局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与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实施细则》,以联席会议、专题工作小组等形式,共建共享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库,联合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合作,每年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情况;与甘肃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兰州市公安局、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大协同保护力度;在张掖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全省首个种业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站;在兰州新区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努力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
担当有为 队伍建设“锐”意进取
自设立伊始,兰州中院便将专业化、年轻化作为知识产权法庭建队思路。全庭人员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00%,其中法律专业占比82%,除书记员外,其他人员均具备三年以上法院工作经验,业务功底过硬;全庭人员平均年龄35岁,朝气与干劲成为显著标签;全庭组建了3个专业化审判团队,人员组成始终保持稳定,保证了团队高效运转和工作模式逐步成熟。全庭始终把学习与审判置于同等位置,学理论,筑牢理想信念;学党史,夯实为民情怀;学专业,把握发展脉搏。六年来,先后被评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一名干警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先进个人”,多篇裁判文书、调研报告、论文获得省级以上表彰。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兰州知识产权法庭诞生在新时代,肩负着大使命,必将始终秉持严格保护、公正司法、高效维权、服务创新、统筹协调的工作宗旨,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再创佳绩,在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中勇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