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浅秋的早晨,在长安,阳光开始温柔的倾泻,风已经没有了夏天的炙热;抬眸,蓝天白云悠然,澄澈了一份如水的心境,远离了卷宗与繁累,心得到莫名的淡淡的安宁。虽然甘肃和陕西是邻省,但我去西安的机会也不多。这次缘于组织的安排,参加西北政法大学的短训,休息、上课、参观、思考,让紧张的神经得到片刻的闲暇。这算是在紧张的工作中组织的一份大礼,笑纳感而谢之。
说到礼物,在大唐的长安,那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传世典故跨越千年仍在流传。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是大唐的藩属,为了表达对宗主国的敬意,回纥国让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使者给大唐送去一只白天鹅,在当时白天鹅确属奇珍异兽。为此,缅伯高一路上是慎之又慎,把白天鹅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但在东去长安的路上,沔阳湖边吃饱喝足的白天鹅没有给缅伯高任何机会,扇动翅膀在蓝天划出一道洁白无瑕的曲线,眼疾手快的缅伯高只是抓到几根鹅毛。白天鹅自由了,缅伯高悬了,心急如焚的他小心翼翼地用绸缎包装好那几根鹅毛,随后赋诗一首:“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这首诗的诚意和用心打动了唐太宗李世民。从此,民间便有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礼物固然重要,但它饱含的情感,真心,往往比礼物更珍贵。
生活在我们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恐怕谁都离不开礼物,不知道人这一辈子要送出去多少礼收到多少礼,有多少是真情,又有多少是假意。赠送礼物,不仅要考虑自我的感受,更要考虑对方的评判与意愿。真情的礼物渗透的不仅是中华传统的礼仪文明,更是对他人的一种深切关照与体贴;违心的送礼与接受都是对人性的考量与暴露。有一次和一位老领导喝酒,酒是领导提的,喝的时候我感到味道不对,但大家都没说,喝了一会,领导突然说这个酒不正宗,大家也不好接话,都说喝着好着呢,领导于是发了一番感慨。其实假酒市场之所以存在,恐怕与中国的送礼特色是同时存在的。如果你能将心比心,也许就会坦然一点,把他人的情感与体验放到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你就不难理解送礼和收礼的难处。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社会中任谁也难逃人情的羁绊,人情的把握与处理,往往考验一个人的智商与情商。“人情”涵盖范围极广,可以指私情私义,也常指常情、民情,以及交往馈赠。司法裁判绕不开“人情”,证据的采信、事实的认定须符合常情、常理, 裁判要实现天理、国法、人情的融合和统一。但法官要避免“人情”裁判,《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第八条规定:法官要“客观公正审理案件,不受权势、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司法裁判中的“情”,不是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私人情感,更不是一种低俗化的“世故”“情面”,而是一种“人之常情、世之常理”,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公认行为模式。依于法律,不拘于条文字句;明辨是非,不呆板不近人情,顺于天理、人情的司法裁判往往并不会有愧于国法。法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阅历,“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裁判过程中要注重顺人情,彰显司法温度和为民关怀,冰冷的证据和机械的法条是无法彻底解纷止讼的。刑罚也一样,预防、惩罚与教育改造,将犯罪之人改造为“去恶从善”,酌定量刑情节最能反映刑法对“人情”的关照,凸显刑罚的教育感化,故天理、国法、人情应当是统一的。
世间最难得的豁达,就是以为得到了一份尊贵的礼物,打开一看,是失望的欺骗,你依然笑对着难堪,留下心中最真挚的祝福,愿每一个人平安幸福。礼物,不仅仅是此时此地个人心意的外在表达,更是一种观念和某种伦理的纽带或者求人的借口与节点。实际上温暖人心的,远远不只是礼物。但愿送出去的是一份真挚与暖心,收到的是一份信任与宁静,于是你我的内心都会走向光明,礼物才能去除物欲的不堪,方显中华民族固有的仁与美。
秋的礼物,成熟与厚重。时光,终究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被我们走成了老旧的模样。情与法是司法者不断思考的主题,永远在路上。曾几何时,那份熟透了的端庄,已经代替了年轻的虚张;愈来愈喜欢,把无所牵挂的轻愁,悄悄放进文字,定格成秋的一片叶子,任它慢慢飘落。秋天的长安,依然静美,把夏天的往事,装帧成一本泛黄的诗集,在这个斑斓微醺的时刻,沉淀生命中的永远!
兰州法院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或建立镜像 您是第 位访客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高新开发区595号 邮编:730070 E-mail:2789074199@qq.com 电话:0931—12368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办 陇ICP备102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