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兰州法院网,今天是 2024年11月09日 星期六
  • 关注:
法院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徐晓曦 | 《印象·丽江》

来源:兰州中院民一庭       责任编辑:杜童    发布时间:2024/4/30 14:28:05    阅读次数:
字号:A A    颜色:

你啊,你啊,曾经满眼满心的青丝到白发……

记得去年今日我在写《旅·顺》,一段留存在记忆里许久的旅程。巧吗?巧吧,今年今日我在写《印象·丽江》,一段对我来说久得连印象都谈不上的旅程。

我总觉得,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对云南最真实的第一印象其实从来都不是昆明,而是丽江,或者大理,或者西双版纳。昆明更像是小时候地理课本上的名词,是每晚七点半钟天气预报里的词汇,正式而官方。丽江则不同。所有的人说到丽江这个词,即使没有去过,也都会告诉我,那是一个好地方。

小时候一直以为,在丽江一定有一条美丽的江水温润绵长,如同她的故事温柔隽永。后来才知道,她与我想象中的那个地方相差很远很远,但是那就是她呀,清秀娟丽,风姿绰约。

与丽江曾有过两面之缘。第一次见她是在一个夜晚,在古城。那是我第一次去古城。那是怎样一种美呀。安静,温暖,华灯初上,矮涧里的流水声都温柔了下来。

再后来的几天里,便每日在古城里闲逛,穿着只有在那里才会穿的碎花长裙和绣花鞋,走在已被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面上。在酒吧街的河水里放下载着烛火的纸船,看它飘向远方。现在已不记得当年许了什么心愿了,只记得,它飘远了。

大概因为是第一次去古城吧,每天就在那几条街道上来来回回,逛各种小铺面,买各种小物件儿。那时候并没有咖啡瘾,也没有非去不可的火塘,那时候还有CD碟片,我还只喝加冰可乐。

现在想来,学生时代的旅程永远有时间却没钱,满心满眼的胆怯和新鲜。

到了丽江必须要说四方街吧,酒吧 ,和,歌手。八零后的青春里一定有一段记忆与弹吉他的手指修长的白衣少年有关,与长发及腰的白色长裙的温柔女生有关。在我印象里这样的审美延续在整个七零八零后的青春岁月里。现在已很少能听到只用木吉他弹奏的民谣了。还好,在丽江听到过。

我第一次听到《好久不见》是在丽江,一个酒吧歌手唱的,更准确地说是因为听到他唱的歌我才在那间酒吧停留了一下的。后来的几天里我便经常去那里听歌手唱歌。再后来啊,《好久不见》便成了我每去酒吧必点的歌曲。

那时候的丽江古城满街飘着《滴答》,一把木吉他到底的伴奏,是我对那座城市最鲜明的记忆了吧。那时候还没有炙手可热的《北京爱情故事》,还没有红得上了春晚的侃侃,没有炫技的伴唱,只有那首最简单的《滴答》,随着火塘缓慢上升的烟慢慢飘进心里,便再也没有离开。再后来啊,云南的当地人告诉我,已经很难再找到最原始味道的火塘酒吧了。

现在想来,丽江,是我所有独自旅程的起点,是我所有古城旅程的起点。再后来啊,便很久不肯去古城了。那一年,我24岁。

再后来去丽江,是为了看一个朋友。依然是那座古城,依然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只是心境变了,再也不会去找火塘去听歌了。那一别之后,再见那个朋友是七年之后,他已回到兰州。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种心境,大抵如此吧。所以那些曾经的亏欠还记得吗?怎么会忘记呢?只是不再存着执念罢了。

现在想来,工作以后的旅程永远有钱却没时间,总想着逃离现下却从不曾真的离开。

再后来啊,便再也没有去过丽江了,慢慢地也就放下了那颗心。其实那时也是年轻啊,却偏偏于丽江开始了此后十几年的独自旅程,于是从此后便矫情的文艺心泛滥,从不曾停止。

其实去丽江的时候只去了古城,并不曾去别处。于是泸沽湖和摩梭族姑娘的故事于我便一直只是故事。

只是后来啊,我总在KTV里唱《纳西情歌》,唱《彩云之南》,再后来啊,连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些云南往事都不很真切了。但她仍然曾是我云南生活的一部分,从不曾真的被遗忘。

现在想来,在我心里啊,丽江,总是那个爱使些小性子发些小脾气的矫情的姑娘,少了些端庄,却多了些娇媚,少了些稳重,却多了些柔情似水。但我就是肯啊,把更多的耐心予了她。

我可以发任何的宏愿,唯有对丽江,我却不敢保证会再去了。真的不敢,怕惊扰了心底最深处对从青丝到白发的所有最真实的浪漫憧憬啊。

谁让,她是我所有浪漫情怀的第一次呢?

后记

于所有的游记中,我一直觉得最难忘的便是丽江,最怀念的也是丽江。她是我学生时代的结束,是我独自旅程的开始。此后的许多年,至今,我仍然保留着独自旅行的爱好,甚至成为一种习惯。关于丽江的记忆真的太久远了,久得连描绘当时的心境都浅薄得像简单的文字堆叠。我曾想过再去丽江,有了更鲜活的印象再动笔写丽江,但是那样就会变了味道吧,不再是那个白色长裙的长发小姑娘心底最深处最初的丽江了。所以只能在此收笔了,我不记得了。但是我知道,那种温柔的情绪曾真实地来过我心里,就够了呀,不是吗?

又记

是巧合吧,我独自旅程的起点在丽江,终点在旅顺。写两个游记的时间都是2月13日。我并不能保证以后没有独自的旅程,但是那种矫情得彻头彻尾的浪漫情怀,真的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被封存。人生如此吧,可惜,却又无从可惜,可惜,却又无需可惜。

作者简介

徐晓曦,女,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四级高级法官。